2008/02/20 11:5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葉文義‧台北】 義聯集團近年來積極擴張事業版圖,鋼鐵本業兩岸 佈局已經完成,目前也在越南蓋大煉鋼廠,不僅在碳鋼 、不鏽鋼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創辦人林義守20餘 年一手打造位於高雄觀音山上、佔地90多公頃(近 30萬 坪)的國際觀光景點 「義大城」也逐步接近全面開發,搶 佔兩岸開放後的觀光市場先機。
義聯集團旗下燁聯鋼鐵 9957(TW) 為台灣不鏽鋼上 游煉鋼大廠,去年度營收突破千億元,由於看好大陸不 鏽鋼市場,聯聯已前往大陸廣州設立另一家一貫作業大 廠聯眾不鏽鋼。
此外,集團旗下鍍鋅、烤漆大廠燁輝 2023(TW) 也 在大陸常熟設立子公司,去年營收已達38億元人民幣﹔ 而目前集團也在越南興建大煉鋼廠,預計到2010年可完 成第一階段年產 300萬噸產能目標,在鋼鐵本業佈局腳 步不停歇。
義聯集團去年台灣地區營收總額超過1500億元,林 義守表示,預期在 2-3年後,集團在大陸、越南以及台 灣 3地的事業產值就可望接近。
林義守表示,義聯集團根留台灣,不僅在鋼鐵事業 體茁壯,也跨足文化教育、醫療、休閒、遊樂、飯店以 及商店街等投資。而實現他諸多理想的「義大城」也可望 在明年完成全面開發,將在大高雄地區觀光市場發光發 亮。
義大城位於高雄觀音山上,這塊占地90公頃的基地 中,已建有義守大學、義大國際中小學、幼稚園等學區 ,林義守說「這裡從幼稚園到博士班都有」,基地中還包 括義大醫院、別墅區以及目前正在興建的五星級飯店、 商店街以及游樂園。
林義守說, 「這裡將會擁有全台最高達80米的摩天 輪設施、9廳電影院、670房的五星級飯店、精品購物商 場等,1年半後,到高雄來玩的人,絕對都要到此一遊」 。
而整個義大城投資數百億元,光飯店、商店街以及 遊樂設施投資就達 130億元以上,林義守說,教育、醫 療投資作為回饋社會,而休閒、遊樂、購物發展就是產 業,義聯集團也算著眼未來兩岸三通後的觀光市場大餅 , 1年後義大城完成全面開發後,將會是新的天地,全 台獨一,10年後投資就可回收。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The bucket list*
引用文章源自:http://whitediana.blogspot.com/2008/02/bucket-list.html
各位社團夥伴們~
新的一年,開學在即。
你們有沒有新的夢想?
或問,有沒有夢想過?
如果有,希望你跟我一起玩這個小遊戲。
如果你要,世界和幸福就在你眼前~
原文部分內容:
你願不願玩一個遊戲?
一個很可能讓你從此幸福快樂的遊戲?
請按我
我們看過了,然後呢?
有開始很"認真"的列下自己的清單嗎?(笑)^_________^
(不管是實際版還是誇張版)
我們常常可能會抱持一個想法,以後再想就好了。
我們可能已經有些概念了,只是懶的用筆認真記下。
然後在過段時日,我們又忘記了。
曾經我們曾想過這個念頭。要把所有夢想實現。
殊不知,到了我們終於"有空"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忘記我們曾有過哪些夢想。
現在不寫,更待何時?
夢想也是要先規劃的。
何不列好清單,同時大步向你的夢想前進?
你覺得呢?^__________^
以下我們來玩個遊戲吧~
遊戲規則:
1.被點到名字的人在自己的blog上寫下答案,並且要再傳給另外1~5個人,還要到這1~5個人的blog上留言通知對方"你被點名啦!" ,然後在部落格留下此1~5人的部落格網址。
2.這1~5個人要在自己的blog裡註明是從哪裡接到的題目,並且再傳給另外1~5個人讓遊戲繼續下去,但是請注意不得回傳喔。
3.如果你沒有部落格,沒關係。重點是我希望大家可以清楚的列下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往自己的夢想前進。當然更歡迎你與大家分享你的"我最想做的事清單",可在此文章下留言。^^
沒有被我點到名的,歡迎在你的部落格寫好你的"bucket list",然後在原文文章回應留下你的留言和部落格連結。
寫的讓我最喜歡的,小女子願意送"小禮物"。哈哈哈哈哈哈哈(笑)
讓我們串聯起一個大大的"幸福王國"吧~!!!!
(說不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喔^^)
各位社團夥伴們~
新的一年,開學在即。
你們有沒有新的夢想?
或問,有沒有夢想過?
如果有,希望你跟我一起玩這個小遊戲。
如果你要,世界和幸福就在你眼前~
原文部分內容:
你願不願玩一個遊戲?
一個很可能讓你從此幸福快樂的遊戲?
請按我
我們看過了,然後呢?
有開始很"認真"的列下自己的清單嗎?(笑)^_________^
(不管是實際版還是誇張版)
我們常常可能會抱持一個想法,以後再想就好了。
我們可能已經有些概念了,只是懶的用筆認真記下。
然後在過段時日,我們又忘記了。
曾經我們曾想過這個念頭。要把所有夢想實現。
殊不知,到了我們終於"有空"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忘記我們曾有過哪些夢想。
現在不寫,更待何時?
夢想也是要先規劃的。
何不列好清單,同時大步向你的夢想前進?
你覺得呢?^__________^
以下我們來玩個遊戲吧~
遊戲規則:
1.被點到名字的人在自己的blog上寫下答案,並且要再傳給另外1~5個人,還要到這1~5個人的blog上留言通知對方"你被點名啦!" ,然後在部落格留下此1~5人的部落格網址。
2.這1~5個人要在自己的blog裡註明是從哪裡接到的題目,並且再傳給另外1~5個人讓遊戲繼續下去,但是請注意不得回傳喔。
3.如果你沒有部落格,沒關係。重點是我希望大家可以清楚的列下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往自己的夢想前進。當然更歡迎你與大家分享你的"我最想做的事清單",可在此文章下留言。^^
沒有被我點到名的,歡迎在你的部落格寫好你的"bucket list",然後在原文文章回應留下你的留言和部落格連結。
寫的讓我最喜歡的,小女子願意送"小禮物"。哈哈哈哈哈哈哈(笑)
讓我們串聯起一個大大的"幸福王國"吧~!!!!
(說不定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喔^^)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思考] 「窮忙族」/「窮忙富閒」的深入調查
(感謝祿辰哥與Ru的推薦唷^___^)
最近新聞又創造了一個叫「窮忙族」的新名詞。說社會出現了「窮忙族」。
Thinker調查了一下,找到幾個大家可能感興趣的發現。
Thinker調查了一下,找到幾個大家可能感興趣的發現。
新聞來源
「窮忙富閒」這個新聞來自星期一聯合新聞網,大家可以按這裡看全文。大意是說時薪高的人越來越輕鬆,時薪低的人愈來愈忙,進入了M形社會這樣。
逮到「窮忙族」這個有趣名詞的許大記者,洋洋灑灑寫了好幾篇新聞,還加了一堆個案跟專訪。但是他的新聞內容一下「窮忙富閒」,一下「窮忙富也忙」(上個連結的最後一篇),讓thinker看了一頭霧水,也跟著「茫」了起來。
這些「窮忙」新聞中比較有根據的數據,只有中央大學李誠教授的統計。而這些數據早就出現在去年11月號的遠見雜誌裡,由李教授為該雜誌撰稿的「窮忙與富閒」文章中。「窮忙富閒」明明是「舊聞」不是「新聞」呀。這些新聞只是再次引用他的數據,裡面沒啥時事或新發現不是嗎?
這樣做背後有沒有其它意圖(酸衷痛?)沒人知道,但可以肯定記者重炒一年前的文章。於是thinker就想:「還不如去找資料的原始來源」。
原始資料
thinker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向中央大學的李誠教授寫了一封email,詢問能否得到關於「時薪/工資」的相關資料。李教授是麻省大學經濟學博士,也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學者。收到email之後李教授也非常大方地寄給了我更詳細的資料。這篇文章名叫「錢多「時」少與錢少「時」多:全球化所帶來人力運用不均的問題」,去年十一月發表於勞委會「全球化之勞動政策研討會」 。(果然是去年十一月啊 =_=)
在這篇文章中,李教授對主計處的薪資與工時資料進行各種分析。把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然後去比較各組的工時消長。發現了「低時薪組工時增加,高時薪工時減少」的現象。
「窮忙富閒」這個新聞來自星期一聯合新聞網,大家可以按這裡看全文。大意是說時薪高的人越來越輕鬆,時薪低的人愈來愈忙,進入了M形社會這樣。
逮到「窮忙族」這個有趣名詞的許大記者,洋洋灑灑寫了好幾篇新聞,還加了一堆個案跟專訪。但是他的新聞內容一下「窮忙富閒」,一下「窮忙富也忙」(上個連結的最後一篇),讓thinker看了一頭霧水,也跟著「茫」了起來。
這些「窮忙」新聞中比較有根據的數據,只有中央大學李誠教授的統計。而這些數據早就出現在去年11月號的遠見雜誌裡,由李教授為該雜誌撰稿的「窮忙與富閒」文章中。「窮忙富閒」明明是「舊聞」不是「新聞」呀。這些新聞只是再次引用他的數據,裡面沒啥時事或新發現不是嗎?
這樣做背後有沒有其它意圖(酸衷痛?)沒人知道,但可以肯定記者重炒一年前的文章。於是thinker就想:「還不如去找資料的原始來源」。
原始資料
thinker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向中央大學的李誠教授寫了一封email,詢問能否得到關於「時薪/工資」的相關資料。李教授是麻省大學經濟學博士,也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學者。收到email之後李教授也非常大方地寄給了我更詳細的資料。這篇文章名叫「錢多「時」少與錢少「時」多:全球化所帶來人力運用不均的問題」,去年十一月發表於勞委會「全球化之勞動政策研討會」 。(果然是去年十一月啊 =_=)
在這篇文章中,李教授對主計處的薪資與工時資料進行各種分析。把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然後去比較各組的工時消長。發現了「低時薪組工時增加,高時薪工時減少」的現象。
新聞沒說的事
上面的圖表是新聞引用該文的數據。數字本身是正確的,但是漏了原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人數。剛才說過,報告的表格是以「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而不是「人數」。所以在原文中還多了一個項目:人數百分比。
這告訴我們,雖然「時薪最低10%」的這組工時增長了(從1980~2005增加1.8小時/每週),可是拿這些低時薪的人也顯著減少了(男:19%~8.2%,女:26.3%~7.5%),這些減少掉的人被移到工時較少,時薪較高的組別。另外拿最高時薪的「富人」,也只是一小撮人,不過是前3%左右。沒那麼多的人數去給你當個M的前面。
我們把該文中男性女性員工所有組別的「百分比與工時」完整數據拿來作圖,可以得到下面這張圖(女性男性員工結果類似,故省略之):
是這樣的「窮忙富閒」
從圖的綠線(2005年)可以發現,主計處的資料顯示時薪愈高(愈右邊)的勞工工時的確愈短,也就是李教授所說的「窮忙富閒」。但我們發現該圖也顯示「超過90%的員工工時都比十年、二十年前縮短了」,只是縮短的比例不太平均,高時薪組縮得比較多。
另外,該文的「結論」第一句話就是「本文從主計處所公布的資料觀察得台灣自1980年以來,每週工時有相當程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的動力來自勞工法令的規範與員工從長工時的職業及行業轉移到短工時的職業與行業。」
文章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工時都縮短了,每週工時多在五十小時以下。窮人組的人數顯著減少。
那些新聞報導怎麼迴避了這些敘述呢?
你信不信主計處的數據?
thinker之前就說過,數據不是不能懷疑,重點是說法合不合理,能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你認為這篇論文所說的「窮忙富閒」現象為真,基於同樣數據你必須乖乖相信:
1.大多數勞工工時都減少
2.時薪末10%的窮人組人數顯著變少
3.大多數勞工工時都在50小時以下
加上上面這些facts,實際情況並沒有新聞講得那麼差不是嗎?
相反的,如果你覺得主計處的資料是個屁,是有心人士假造的,或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失真,那麼引用主計處資料的「窮忙族」新聞根本就沒意義了。
我自己的假說
(以下是thinker自己的假設與推測,也就是資料無從肯定與否定的部分。這部分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thinker自己是覺得有點扯。自己認識的,比較可能高收入的醫師/工程師/XX師,從來沒人一週只工作45小時,還能拿這種高薪。還是因為我的社會階級太低,遇不到這種人?
會不會因為高薪工作多採責任制,不用打卡所以難以精確計時?或是業主為了配合勞委會兩週84小時的政策而少報工時?抑或問卷設計與統計的執行上有問題呢?這些問題大概都難以回答吧!
但無論如何,大概是怎樣的「窮忙」,新聞跟原始資料有什麼差距,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p.s.: 後來發現自己耍笨,把女性勞工的資料看成男性,特此更正,並感謝網友simon提醒)
上面的圖表是新聞引用該文的數據。數字本身是正確的,但是漏了原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人數。剛才說過,報告的表格是以「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而不是「人數」。所以在原文中還多了一個項目:人數百分比。
百分比 | 富男 | 窮男 | 富女 | 窮女 |
1980 | 2.5 | 19.0 | 5.3 | 26.3 |
1985 | 2.1 | 15.7 | 3.0 | 16.9 |
1990 | 2.9 | 11.0 | 2.2 | 17.2 |
1995 | 2.8 | 7.1 | 2.2 | 10.7 |
2000 | 2.7 | 6.2 | 2.4 | 7.1 |
2005 | 3.4 | 8.2 | 3.2 | 7.5 |
我們把該文中
橫軸是人數百分比,縱軸是平均工時。
是這樣的「窮忙富閒」
從圖的綠線(2005年)可以發現,主計處的資料顯示時薪愈高(愈右邊)的勞工工時的確愈短,也就是李教授所說的「窮忙富閒」。但我們發現該圖也顯示「超過90%的員工工時都比十年、二十年前縮短了」,只是縮短的比例不太平均,高時薪組縮得比較多。
另外,該文的「結論」第一句話就是「本文從主計處所公布的資料觀察得台灣自1980年以來,每週工時有相當程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的動力來自勞工法令的規範與員工從長工時的職業及行業轉移到短工時的職業與行業。」
文章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工時都縮短了,每週工時多在五十小時以下。窮人組的人數顯著減少。
那些新聞報導怎麼迴避了這些敘述呢?
你信不信主計處的數據?
thinker之前就說過,數據不是不能懷疑,重點是說法合不合理,能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你認為這篇論文所說的「窮忙富閒」現象為真,基於同樣數據你必須乖乖相信:
1.大多數勞工工時都減少
2.時薪末10%的窮人組人數顯著變少
3.大多數勞工工時都在50小時以下
加上上面這些facts,實際情況並沒有新聞講得那麼差不是嗎?
相反的,如果你覺得主計處的資料是個屁,是有心人士假造的,或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失真,那麼引用主計處資料的「窮忙族」新聞根本就沒意義了。
我自己的假說
(以下是thinker自己的假設與推測,也就是資料無從肯定與否定的部分。這部分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thinker自己是覺得有點扯。自己認識的,比較可能高收入的醫師/工程師/XX師,從來沒人一週只工作45小時,還能拿這種高薪。還是因為我的社會階級太低,遇不到這種人?
會不會因為高薪工作多採責任制,不用打卡所以難以精確計時?或是業主為了配合勞委會兩週84小時的政策而少報工時?抑或問卷設計與統計的執行上有問題呢?這些問題大概都難以回答吧!
但無論如何,大概是怎樣的「窮忙」,新聞跟原始資料有什麼差距,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p.s.: 後來發現自己耍笨,把女性勞工的資料看成男性,特此更正,並感謝網友simon提醒)
【出處:辛可的城市尋寶記】
訂閱:
文章 (Atom)
B-I 三角形
使命:創造自己所希望的未來
願景:讓社員具備學習贏配方、專業贏配方、財務贏配方
價值觀:尊重、聆聽與分享
願景:讓社員具備學習贏配方、專業贏配方、財務贏配方
價值觀:尊重、聆聽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