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GTD時間管理研討會*注意事項*
大部分校外朋友們不知道高餐的位置怎麼走
因此財商社為大家設計了一張動態路線圖
而中山路的車道到後來汽機車路線會變成不同方向,
因此分別製作了汽車與機車的路線圖給各位朋友們參考。
如果依然覺得不夠詳細的話,可以到google map搜尋地址
打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即可顯示詳細地圖。
選擇搭乘捷運的朋友們,可以在小港站四號出口下車。在四號出口前方的人行道右邊有捷運接駁車(如無購買捷運卡則須付車資12元),可以搭乘紅1線接駁車抵達高餐旅正門,校門口將有接待人員為您服務。因接駁車另一班是通往鳳鼻頭,如果不確定是否為通往高餐的接駁車的話,記得上車前要先詢問司機先生喔!
從火車站搭捷運到小港約為15~20分左右,車資為35元
研討會於三點半正式開始,希望各位朋友們能在三點抵達會場,完成簽到手續及座位安排,感謝您。
*當天可現場報名及繳費哦!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勞保強制加保年齡延後 延後退休潮已成國際趨勢
根據勞委會統計,目前有26.7萬名60歲以上的勞工繼續參加勞保,擴大加保年齡,未來超過60歲的銀髮族就業時,雇主仍須投保勞保,此舉形同鼓勵勞工延長工作年限、延後退休。 不僅工作年齡延後,戰後嬰兒潮點燃的退休炸彈即將引爆,各國政府為了避免退休金龐大支出,紛紛延後退休金請領年齡。各國已經著手延後退休金請領年齡的規定,例如新加坡政府計畫推動「全國性長壽保險計畫」,研議把新加坡人民的公積金戶頭拿出一部份購買年金,並把公積金領取年齡從63歲延長至65歲,最後甚至將公積金領取年齡調高至85歲。
新加坡的公積金類似台灣的新制勞退金,由雇主與勞工分別提繳一部份的薪資到帳戶中,以50歲以下的上班族為例,雇主提繳13%、勞工提繳20%,隨著上班族年齡增加,分擔的比率逐漸降低。
林由敏分析,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包括韓國、日本上班族實際退休年齡平均超過68歲;美國也將強制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日本與歐洲也將退休上限從60歲延後至65歲。
林由敏提醒,延後退休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隨著工作年齡延長、退休金請領時間延後,上班族若無法儲蓄足夠的退休金,就得有延長工作年限的心理準備。她建議,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銀髮族二度就業的狀況十分普遍,上班族不妨結合自己的興趣發展第二專長,做為未來退休後拓展職場第二春的利器。
相關報導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時間還可以這麼管,8招讓您省時間 --twhsi電子報 第三期
(大陸文章連結 )
倒數計時器可以說是最超值的時間管理工具,可以有以下的用法
-- 煮開水、蒸煮東西時提醒自己
-- 睡午覺時避免睡過頭(搭程大眾運輸工具時特別好用)
-- 預估演講、活動結束時間
-- 設定10分鐘,強迫自己要完成某一些事,打某些電話
-- 提醒自己下一個約會的時間(見客戶、接小孩時可用)
-- 告訴自己該去喝水、做伸展運動了
-- 離吃飯、下班時間還有多少時間
基本上,常見的倒數計時器有三種,一般倒數計時器、電腦軟體、手機軟體,各有其優缺點及使用特性。
一般倒數計時器:價格約在100-300元(台幣)之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持續看到倒數時間還有多少,而且鬧響聲音大。我常常在工作時,倒數還有多少工作時間,這樣子可以讓自己加快速度,不會分心。
電腦上的倒數計時軟體:優點是直接在電腦上面設定,不需購買(不論在PC或蘋果電腦上都有很多免費軟體)、而且功能多樣化。我常常用來提醒自己休息時間到了,該喝水或伸展操。
手機上的倒數計時軟體:出外時最方便,尤其是想搭程大眾運輸工具怕坐過頭,或想睡一下特別方便。
一般辦公室電話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免持聽筒"(見上圖左紅框處),可以讓我們等待對方接聽電話時,空出雙手繼續處理事情,增加效率。另外,我在美國時,看到許多的業務員都使用耳掛式的電話(見上圖中),這樣子就可以一面講電話,一面自由移動(拿資料或做紀錄)。開車時,有些車子也有免持聽筒功能,這樣子開車的安全性也增高許多。
除此之外,再分享節省打電話時間的三個秘訣,建立完整的通訊錄、批次打電話、電話旁邊要準備好紙筆。平時建立好完整通訊錄(最好是在outlook或其他電腦通訊錄軟體),一方面可以節省找電話號碼時間,其次可以和手機同步通訊錄,更可以輕易做好備份工作。批次打電話,可以節省大量通話的時間(一個時段內密集打五通,要比五個電話散佈在一天不同時段要省時的多)。要準備好紙筆,電話溝通常常會做出承諾及約定碰面時間,如不立刻紀錄,之後還需要回想談話內容,造成時間的浪費。
大多數人辦公桌的桌面都不大,所以物品應該要以垂直放置才可以節省出更多空間。多層的公文架,用途是放置當天需要用到的文件(參考檔案要放在另外地方)。
例如做一件企劃案時,電話突然來了,或是同事同事突然來到桌旁說要討論事情,如果這件事情需要立刻處理,正確的動作是, 把企劃案的資料放到公文架上,拿出空白的紙筆,專心處理電話或同事討論的事情並且紀錄下結論,溝通完畢後,把紀錄放到公文架的另一格,拿起原來的企劃案繼續處理。
以前上卡內基訓練時學到"一次一件事、一次一粒沙",多層公文架除了增加我們桌面的作業空間,更讓我們處理事情時井井有條,是很有效益的辦公文具。
分類是辦公室中重要的文件處理要點,顏色,可以讓我們"掃視"的狀況下,一眼就辨識出需要的文件,快速的拿到手中。
時間管理研習會中,常常有朋友分享運用顏色來分類的例子。一種依照文件的種類分類(例如紅色是緊急、黃色是財務部門、綠色是企劃案等),另外一類是用顏色來分不同種類的工作清單(紅色清單是需要外出辦的事情、黃色清單是打電話、綠色清單是在電腦上處理的事項),提供大家參考。
標籤機可以讓辦公室內的檔案系統一目了然,目前的標籤機都有中文輸入的設計,可以快速製作出標籤。
標籤機的用途主要是為文件檔案做好分類,印出的標籤紙字體清楚、大小一致,檔案取用時也可以只靠"掃視"、直覺快速,檔案擺設起來賞心悅目,整齊美觀。
除此之外,標籤機可以作為收納的提示之用,例如廚房中的系統廚具,可以在不同的抽屜貼上放置物品的類別,這樣子收納規則更加的清楚,而且印出來的標籤可以使用很多年,不需更換。我們家的廚房櫥櫃抽屜每一個都有分類標籤,就算有親友臨時使用廚房,也能一眼就找到鍋碗瓢盆、各種調味品。
我家主臥室的牆上,掛著一個月行事曆,上面標著我們家庭生活的近期行程。老婆和我都會在上面更新自己的行程,以免沒有時間互相通知。月行事曆都是使用朋友贈送的版本,根本就是免費,卻是我們家很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喔。
2008/2天下雜誌封面標題是"你的未來、決戰早晨",早起在日、韓、台灣已經掀起風潮,許多人早起利用上班之前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可能性。
目前網路上有許多早起團,例如台大PTT BBS的時間管理版上有早起團(需用BBS)、也有巴布早起團 (封閉會員制)、台灣第一個專業早起網站則是我晨網(目前已經有了135位會員)。以論壇方式成立,除了有我晨早起團、並可以讓大家讓交流早起心得,歡迎大家參加。(網址:http://www.5morning.com/ )
除此以外,好友數位品牌達人阿寶哥 參加的BNI商聚人(Businee Network International)也是一個優質且可以建立早起習慣商務社團。
*本文歡迎轉寄,回應這篇文章請按這裡,歡迎在twhsi的部落格留下您的數位痕跡。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twhsi時間管理 線上課程(2)三本好書和六個流程 時間管理健身房 74/100
這節課我們討論的是三本時間管理領域的好書,並簡介我的時間管理六個流程,這六個流程組成我的時間管理系統,讓我每日的工作更有生產力。首先先介紹的是三本好書,繁體中文版的書名是<<搞定!-2分鐘輕鬆管理工作與生活 >>、<<與時間有約 >>、<<晨間日記的奇蹟 >>。
1 Getting things done
這是我推薦書單的第一名,繁體中文版書名為<<搞定!-2分鐘輕鬆管理工作與生活 >>,是David Allen所寫的一本時間管理書籍書名,其英文書名縮寫GTD,
也是一種時間管理概念的簡稱,這本書也是我學習時間管理的起點。但是這本書的翻譯欠佳,有需要的人可以先詳讀其中的第二章,就可以快速的切入GTD這種時間管理概念。(簡體字版本是<<儘管去作 >>)
2 晨間日記的奇蹟
這是一本日本書,作者是佐藤傳,這本書沒有簡體中文版,在我的部落格文章中,晨間日記是最受歡迎的主題。利用Microsoft Excel來寫日記,利用早上來寫日記,利用曼陀羅圖來寫日記,是書中的三個很大的特色,我自己也用這一個方法寫了650天以上的晨間日記,對了解自己這件事情幫助很大,也很希望大家一起加入寫日記的行列。
3 First thing first
這是Steven Covey寫的好書,繁體中文版書名為<<與時間有約 >>,簡體字版本是<<要事第一:最新的時間管理方法和實用的時間控制技巧 >>,這本好書討論了角色、每週羅盤、平衡四大需求、內心火焰等許多重要的主題,在時間管理領域是一本重量級的著作。
由2002年到今天,五年下來,藉由閱讀、寫時間管理文章、討論區的討論、到近期的研討會,我也融合了各家之長,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架構,但是若是要打好時間管理的基礎,多看書確實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買這些書來看看。
接下來就要討論六個流程,這六個流程是收集、加工與組織、排程、行動、檢視、更新六個動作,這是我自己竹步伐展出來的時間管理流程,也由流程中整合出了我的系統,或許有人會很好奇,系統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覺得我的老師RAINBOW的一段文字,充分說出了系統的力量
有系統才有高效能,但如何舉出更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呢?我發現用"加法"和"乘法"來打比方,會更清楚,很多書也會舉出一系列的原則,但因為原則間系統聯繫性不強,其效果好像是加法,若每個原則的有用性是十分,三個原則就是三十分,但若原則間系統性很強,其效果則像是乘法,若每個原則的有用性是十分,三個有系統的原則,若能切實實踐,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就是一千分。
生產力由系統而來,而系統又由六個流程所構成,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介紹六個流程的架構,之後的文章也將針對各個流程詳細探討,就讓我們開始吧。
(1) 收集
生活及工作中會產生許多雜事,這些雜事常常對我們產生干擾,讓我們無法投注心力於重要的事,但這些雜事卻不能置之不理。我們需要一個收集好這些雜事的方法,GTD一書中建議我們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雜事移出來,放入收件匣。通過這樣的方式,頭腦不用塞滿各種需要完成的事情,才能集中精力在目前進行的事上,這也就是時間管理的第一階段收集雜事。
(2) 加工與組織
現在我們的收件匣中堆積了許多雜事,但是雜事無法管理,我們必須加工成行動,並用不同的場合來組織,這樣到了要執行時,生產力才能大增,這個階段有三件重要的事情。
a. 清空收件匣-就是將雜事一件一件的拿出來。
b. 將雜事加工-將雜事轉化成可以執行的行動。
c. 依場合放置-將加工後的行動放在行動清單。
建立完整的行動清單是一種聚沙成塔方式,加工處理每一件雜事產生行動,再將每一個行動,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日積月累,我們的系統就放置了許多行動。一來,我們要做事時,可以依照場合批次執行,節省大量時間。二來,當我們擁有完整的行動清單,腦袋就不用擔心有哪件事情忘記了,壓力就減少了。加工與組織相當的重要,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努力做好這個部份。
(3) 排程
排程就是安排行程,我有三個要點與大家分享
a. 兩分以下馬上行動--若在安排行程時,想到一些小事情,落實在兩分鐘以下的事馬上處理掉。
b. 每天分為數個時區--將一天分割成四五個時區,事前就規劃好哪個時區比較是合作哪個行動。(例如用早上寫晨間日記,寫文章)
c. 依照場合批次處理--在每一個時區內,批次處理同一個場合的事情,做完了再切換場合。
在每天我們要是能夠事前做好每日計畫,這樣子的效率可以大幅的提昇。
(4) 行動
回答一個問題"現在到底要做哪一件事?",
若是我們的回答越好,通常也表示我們的生產力越好,這就是所謂的行動抉擇。選擇行動的標準有四個,場合,時間,精力及輕重緩急,
首先是場合對不對?外出時沒有帶電腦,就沒有辦法收發email,這就是場合不對。
其次是時間夠不夠?開會前三分鐘,才急著打重要電話給重要客戶,就是時間不夠。
接著是精力足不足?昨天熬夜,今天要參加百米競賽,這樣子的精力名顯示不夠的。
最後才是輕重緩急。一般人做事就是先評估輕重緩急,其實這種方式是比較草率的。
事前計畫好,又能做好當下行動的選擇,做起事情來就能夠事半功倍。
(5) 檢視
就如同車子需要定期保養一樣,我們的時間管理系統也需要定期檢視。
每日檢視,就是寫晨間日記,紀錄一天的事件及情感,並作檢討。
每週檢視,由較高的位置檢視我們的系統,掌握所有的任務及行動。
蘇格拉底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我們想要活出精彩的人生,就要經由自我的檢視,化弱為強,精益求精。
(6) 更新
當行動清單,與事實一致時,我們就能夠信任我們的系統。在我們行動的時候,環境也會跟著變化,事情的進展也隨之改變,所以除了檢視之外,我們也要注意更新我們的系統,在這個流程中有三件事情很重要。
時時清空--收件匣--從收件匣一一將雜事加工成行動,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進入系統
再次加工行動清單--當我們執行完一個行動,要再重新加工行動,讓清單和事實一致
每週檢視任務清單--每週定時檢查自己的任務,看看有沒有要新增的行動,新的任務
能夠信任我們的系統,我們才會長期的使用這個系統,因為更新系統的動作是第六個流程。
六個流程,就可以結合成完整的系統,也因而能夠產生高效能。也有些人會問,這樣的時間管理方法真的太複雜了,怎麼可能一下子就上手,其實,這一到六的流程是有次序的,一般而言,要先能夠做好收集、加工組織這兩個流程,建立完整的行動清單是第一步,之後則要學習排程及行動抉擇,第三階段才是做好檢視及更新清單的動作。所以如果您是新手,就不用急,先把建立完整行動清單這件事情做好即可。
接下來的課程會介紹我自己如何運用這六個流程在每日的生活中,我也要求大家,有空時可以翻閱一下上面介紹的書籍,這樣的益處是,讓我們更加體會時間管理的理論層面,遇到問題時,就能迎刃而解。
圖文並茂版本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14050933
引自-富爸爸˙創業模擬商學苑
B-I 三角形
願景:讓社員具備學習贏配方、專業贏配方、財務贏配方
價值觀:尊重、聆聽與分享